close

說到世界知名的博物館
大家想到的應該不外乎羅浮宮,大英或是大都會博物館吧
但其實在梵蒂岡這個全世界領土面積最小的國家
卻有著收藏品密度最高的博物館

絕對不能小看這小小國阿
在這裡的觀光客人數是我們來義大利這幾天看到最多的!
也是我們排隊排最久的一次

從圍牆外就稍微排了隊
不過我們的團員們超有趣    大家都不在意排隊排多久
每個人都在問在博物館的行程能不能緊湊點
因為大家都想要趁最後一天去西班牙廣場大血拚XD
我跟老娘應該是最冷靜的    因為我心裡只想著要買我的小香皮夾
連續兩家買不到以後 我其實已經有點半放棄狀態了
在外面大概排了20分鐘後 我們終於進到了室內
室內要經過嚴密的安檢   不過倒不至於像烏菲茲美術館一樣連水都不能帶
門票目前已漲至15歐元/人   每月的最後一個禮拜日免費

在室內等了10分鐘左右    領隊阿立拿著大家的票前來


門票是拉斐爾畫的"雅典學院"
剛好是我這次參觀完最喜歡的畫作之一耶
當時拿到還沒甚麼感覺   現在看就覺得好巧喔!!

拿到門票進場參觀前     導遊小姐找到一面螢幕牆先稍微解說一番

螢幕上的就是之後在西斯汀禮拜堂會看到的名作"最後的審判"
由於西斯汀禮拜堂內不能拍照
所以這也是我唯一捕捉到的一張阿~

從這張照片的背景也可以看到博物館用了很多透明玻璃
採光超好超明亮   即使人多擁擠也不至讓人不舒服

正式進入參觀前    我們先穿越了"松果中庭"Cortile della Pigna

是一個被四面建築包圍的超大中庭
我們因為只是經過     所以無法停下來仔細看看
我好想去看看後面那顆金球   不過又怕被其他團員白眼.....因為大家似乎都不想浪費時間.....
金球又稱作球中球 (Sphere Within Sphere/Sfera con Sfera)
是義大利的藝術家Arnaldo Pomodoro 在 1990 年所作
在我們看不到的另一面可以看到大球中間包著一個小球
大球比喻為基督   小球則是地球    同樣的金球雕塑分布在世界各地共有8顆

松果中庭之所以有此稱當然是因為有顆大松果囉

這顆青銅製的松果有4公尺高耶 超級大
據說一開始它是一座噴水池中央的裝飾     8世紀時被搬遷至聖彼得大教堂前
1608年才被移至現在的位置
旁邊的兩隻青銅孔雀也好可愛喔~

匆匆穿越過松果中庭 終於再度進入室內

欣賞藝術品前先來了解一下梵蒂岡博物館的起源吧

梵蒂岡博物館(義大利語:Musei Vaticani)位於梵蒂岡城內,由羅馬梵蒂岡大道(Viale Vaticano)可達。
梵蒂岡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博物館之一,其中的藏品是多個世紀以來羅馬天主教會收集、積累的成果。
16世紀時,教宗儒略二世創建了博物館。
梵蒂岡博物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年前購買的一座大理石雕像。
這座名為勞孔與兒子們的雕像於1506年1月14日在聖母大殿附近的一個葡萄園裡發掘出來。
教宗儒略二世派朱利亞諾·達·桑迦洛(Giuliano da Sangallo)和米開朗基羅去查看發掘成果。
在他們的推薦下,教宗當機立斷從葡萄園主那裡買下了雕像。
發掘出雕像整一個月後,教宗就在梵蒂岡向公眾進行了展示。
(以上節錄自維基百科)

一定要看過上面這說明   才能理解下面這座雕塑為什麼大家都要搶著拍阿

這座"勞孔群像 Laocoon"位於八角庭園內     是1世紀前的雕塑
由三位來自於羅德島的雕刻家:Agesander,Athenodoros 及 Polydorus 所作
勞孔是特洛伊城的海神祭司
因警告特洛伊人勿讓希臘聯軍別有陰謀的木馬進城引發眾神震怒
派兩條巨蟒將他與他的兩個兒子絞纏致死

接著真正進到室內   
梵諦岡博物館分為很多區跟廳    這一區是
"庇歐克萊蒙提諾美術館Museo Pio Clementino "


天花板上的畫顏色好豐富

這一座無頭雕像導遊並沒有特別介紹
我是經過時覺得很特別所以拍下來

沒想到這一尊"英雄軀幹Torso del Belvedere"雕塑竟曾受米開朗基羅大力推崇
西元前1世紀希臘雕刻家 Apollonius 的作品
儘管只剩下軀幹也能看出強而有力的肌肉線條

接著是圓形大廳

竟然也有著跟萬神殿類似的圓形穹頂耶
中間的銅像是大力士海格利斯 Hercules


在這裡雖然看到都是希臘羅馬的雕塑
但也有兩尊高高的埃及人像
往後就直接可以看到海格利斯雕像     真是個超好的角度

地上被圍起來的這塊區域也有藝術品

超美超精細的馬賽克鑲嵌畫
畫中的是羅馬的智慧女神Minerva
我超喜歡這種馬賽克拼貼 好希望家裡地板也有喔~

穿過了剛才的
希臘十字廳Sala a Croce Greca

我們準備進入另一區
參觀的人真的很多    要是一不留神很有可能就跟團員們走散了

這一區是
"掛毯陳列廊Galleria dei Quadri"

長廊的兩側都是巨大的掛毯
共有19幅
真的覺得織出這些掛毯的人實在太厲害了 因為不僅呈現出鮮豔的色彩而且還很有立體感!

最引人注意的是"耶穌復活圖"


圖中耶穌腳下的大理石據說因為採用特殊的織法
所以看了會有石頭在轉動的感覺

這裡的天花板也讓我驚嘆不已

中間那些像是浮雕的人像其實都是用畫的
能畫出這麼立體的畫真的好厲害!!!

然後是天花板金光閃閃的"地圖陳列廊 Galleria delle Carte Geografiche"

教宗格雷戈里13世在 1580~1585年期間委託當時的知名地理學家 Ignazio Danti
花了3年時間繪製的40幅義大利與教會領土的地形圖

但這裡對於有嚴重地圖閱讀障礙的我來說看了真是痛苦......
我還是看天花板比較有感覺啦

接著是博物館的最重要館藏之一"拉斐爾畫室Stanze di Raffaelo"
是由教宗Julius二世邀請拉斐爾及其弟子於1508年以繪畫裝飾這間本屬於教宗的私人寓所
共有四個室:
君士坦丁室 Sala di Costantino
伊利奧多羅室
Stanza di Eliodoro
簽署室 Stanza della Segnatura
波哥區火災室 Stanza dell' Incendio di Borgo


我不太記得這是在哪一室了
只是很好奇中間這一個大東西是什麼?

下面這幅就找的到資料了
伊利奧多羅室中的
"被天使救出的聖彼得La Liberazione di San Pietro"


四個室中最有名的是簽署室中的"雅典學院 La scuola di Atene"


這是教宗命拉斐爾畫的畫。在透視點的二人分別為柏拉圖及亞里士多德。
人群後、左、右兩邊牆壁上的是阿波羅及雅典娜二神的雕像。
眾人包括哲學、詩歌、音樂、神學等學者,都是教王喜歡的範籌。更加以哲學的殿堂來代表教宗家。

在這件作品中,讓每個哲學家都顯現「個人靈魂」的企圖,用以區別個體之間不同的關係,
並將他們連接在形式上的韻律中,處理人與背景相互關係接近李奧納多·達·文西的做法;
但整體構圖中出現古典樣式大廳-超高圓頂、酒桶穹窿(Barrel Vault)、巨大的人像-乃是受到布拉曼特(Bramante)的影響,
預言它未來是放置在聖彼得大教堂中的模樣。乃透視學的高峰,承襲前人的精華而成。
拉斐爾將西方文明不同時期的人集中在同個空間,古希臘、古羅馬和作者所在時代義大利哲學家、藝術家、科學家薈萃一堂,
表現自身篤信人類智慧和諧,並讚美西方文明的智慧結晶。
(以上節錄自維基百科)


正中間的兩人左邊的是柏拉圖右邊的則是亞里斯多德
據說是拉斐爾是以達文西的形象去畫柏拉圖
拉斐爾也有偷偷把自己畫進去喔~好調皮阿
他是在整張圖的最右邊偏下的位置
不過我的照片裡並沒有特別拍出     給大家看我找的圖片好了

就是被框起來的那位啦~   跟他的畫像真的蠻神似     很清秀的樣子
這幅畫我們在現場看了好久 很喜歡的原因是用色很鮮豔人物的對比很明顯
每個人各有姿態    感覺像是照片一樣逼真

最後是波哥區火災室

這間的壁畫主要是描繪在西元847年時聖彼得大教堂附近的一場大火

每一間的天花板各有不同
實在很佩服古人怎麼能仰著頭畫這麼多畫阿!!!

最後參觀的就是重點中的重點---西斯汀禮拜堂
這裡也是教宗選舉的地方喔
有看"天使與魔鬼"的人應該會稍微了解一些

西斯廷小堂(義大利語:Cappella Sistina;也稱為西斯廷禮拜堂)是一座位於梵蒂岡宗座宮殿內的天主教小堂,
緊鄰聖伯多祿大殿,以米開朗基羅所繪《創世紀》穹頂畫,及壁畫《最後的審判》而聞名。
(以上節錄自維基百科)

西斯汀禮拜堂內禁止攝影和大聲交談
所幸我們團每個人都有搭配耳機   所以導遊小小聲地解說我們也還是聽得到
想一睹西斯汀禮拜堂的也可以看
官網
網址很酷   可供360度欣賞整個西斯汀禮拜堂喔
而我因為不能拍照所以只好從各處借圖來用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進入禮拜堂後導遊先幫我們找了一個角落讓大家坐著
因為要欣賞位在天花板的"創世紀"必須要一直仰頭              站著實在太累了

《創世紀》是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禮拜堂大廳天頂的中央部分按建築框邊畫的連續9幅宗教題材的壁畫。
這幅巨型壁畫創作於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期間,歷時長達4年多。
畫面面積達14x38.5平方米,畫題均取材於《聖經》的開頭部分中,有關開天闢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
分別為《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
《原罪-逐出伊甸園》,《諾亞獻祭》,《大洪水》,《諾亞醉酒》。
畫面由以上9幅中心畫面和眾多裝飾畫部組成,共繪有343個人物。
(以上節錄自維基百科)


裡面大家最熟悉的當然就是《創造亞當》囉

親眼看到的當下當然很感動
不過不知為何現在我腦中只有一直想到海綿寶寶


這是之前印在icash 悠遊卡上的圖案                 超可愛的啦~
那時很猶豫要不要買             不過後來我買了維納斯的誕生XD


《最後的審判》則是在正面就可看到的牆上
終於不用抬頭看啦~

《最後的審判》(英語:Last Judgement;拉丁語:dies irae)
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畫家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於1534年-1541年為西斯廷禮拜堂繪製的一幅巨型祭壇畫。

《最後的審判》取材於《新約全書·啟示錄》故事,描繪世界末日來到時,基督再來,並親自審判世間善惡。
畫中基督被聖徒環繞,揮手之際,最後審判開始,一切人的善惡將被裁定,
靈魂按其命運或上升或下降,善者上天堂,惡者下地獄。
這種兩極的世界,在壁畫中通過妥善的分割,形成一個個故事,整體顯現出一種螺旋式的動感。

畫面大致可分為四個階層,最上層是天國的天使,畫面中央是耶穌基督,下層是受裁決的人群,最底層是地獄。 
畫面構圖是這樣安排的:上方與天頂畫相接處兩個半圓形畫面是一些無翼天使,他們正簇擁著基督受難時的十字架等物,
左面一組抱的是十字架,右面一組抱的是恥辱柱。耶穌下方七個吹號角的天使正在喚醒死者宣示審判開始。
畫面正中央雲端閃電中站著身軀高大、神態威嚴的救世主基督,他正舉起有力的右臂,表示審判開始。
耶穌十二門徒和聖母瑪麗亞環繞在旁邊,聖母瑪麗亞畏縮地抓緊頭巾和衣衫,屈身在兒子的右肋之下。
左邊是基督的門徒和殉道的聖者們;左手背小梯子的,通常被認爲是亞當,後面圍紅頭巾的女人,是夏娃;
還有一個體格壯實的老人,被認爲是聖保羅。
右下方雲端是使徒聖巴多羅買(Bartholomew),手中拿著一張殉道時所被割下之人皮,
這張皮畫的正是米開朗基羅自己,這是米開朗基羅的簽名或理解為對於信仰的態度。
畫面下部是善惡兩部分人正受到重生的耶穌的裁決。畫面左側描繪的人物將升往天國的人群,右側則將打入地獄的亡魂。
右下角水面的船上向亡魂揮舞船槳的是地獄的引渡人,冥神「夏龍」,坐上船的亡魂將渡過阿克隆河打入各層地獄。
米開朗基羅將他所厭惡的教宗儒略二世繪入了這幅作品,為了表達不滿他將教宗畫入下方地獄受蛇怪所撕咬。

米開朗基羅在描繪地獄風景時曾受到但丁《神曲》地獄篇的啟發。
整個構圖在當時是一種全新的嘗試,形成了一個律動的圓形的以基督為中心的統一體。眾多的人物和複雜的情節顯得統一、和諧。
(以上節錄自維基百科)

對於最後的審判這幅畫說實在的我比較沒感覺
可能是因為我本身沒信教所以無法引起共鳴
不過對於米開朗基羅的景仰當然是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更有如黃河氾濫一發不可收拾阿~XD

看完這兩幅巨大的曠世巨作後              梵蒂岡博物館的參觀也到此結束囉

不過接下來還有米開朗基羅所設計的最大藝術品-------聖彼得大教堂
又是一個follow 天使與魔鬼的景點喔~let's g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